翻开昔日的杭州菜篮子 寻找炊烟袅袅的“瓜山味道”
发布时间:2019-11-22 10:35:07

都市快报讯 去年11月底,拱墅区上塘街道瓜山的500多户村民搬迁,吹响了瓜山未来社区建设的号角;今年8月份样板房亮相,10月份迎来第一批住户——这个省内目前唯一一个“系统化改造、插花式改建模式”的未来社区,高速刷新了杭州未来社区的建设步伐,成为未来居住环境的样板。

8月,上塘街道向瓜山村村民发起“我和瓜山的故事”征文活动,短短两个月时间里,有100多人投稿。我们选取了部分投稿内容,一起来看看瓜山的前世今生。经过第一轮初选,主办方甄选出了38篇文稿,它们将接受公众的投票。结合得票数及专家评审,最终将评选出18篇文章,分别奖励3000元到1万元的奖金,其余20篇给予优秀奖励。

“我和瓜山的故事”征文投票19日开启,三天时间参与人次超过45万。很多人表示,从瓜山村民朴素的语言中,找到了老底子的味道。

瓜山村,曾是杭州城北最大的村落,在“老市长”苏东坡的治理下,上塘河水从瓜山村流过,盐碱地从此变成了肥田沃土,这里不仅是杭州人的菜篮子和竹园子,更是当时城里人“复得返自然”的好去处。

守着杭州的菜篮子和竹园子,过去瓜山人的伙食到底怎么样呢?从38篇征文中,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对勤恳踏实的瓜山人的馈赠,也嗅到了当年炊烟袅袅的烟火气。

陈璐

放学买上五毛钱的炸虾片,一路慢慢吃回家

对儿时的我来说,庙门前真的是顶顶热闹的地方了。瓜山菜场、瓜山小学、瓜山村委、瓜山红卫站……都汇聚在这里。

每天早晨,爷爷骑着小三轮车送我去上学时,都要经过庙门前。要是爷爷带着我喝上一碗咸咸的热豆腐脑,能够一整天都特别有劲地学习。放学的时候,校门口买上五毛钱的炸虾片,或是五毛钱的饴糖,能够一路慢慢吃回家,将作业抛之脑后。回到家,饭香已经在屋子中飘荡。

厨房是一间单独的白墙黛瓦房,里面有个土灶头。走出厨房门,便是我家的天井。夏日将瓜果放在篮子中浸在井水里,吃起来特别凉爽可口,至今依然回味无穷。而到了冬日,井水竟然有种温热的感觉,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。

温瑜琦

小卖部里买棒冰,吃得满手都是糖水

每年暑假,是小区里最热闹的时候。那时,夜晚不像现在这么闷热,也不流行饭后散步,爷爷奶奶总爱拿着蒲扇,去那个不算大的公园和朋友们谈谈天,乘乘凉。小孩子则带着自己的“装备”,穿梭在小区的弄堂里,总能不厌其烦地开始比谁更快的游戏。几场比拼过后,大家都大汗淋漓,相约着去小卖部里买棒冰吃,吃得满手都是黏答答的糖水,然后一个个被妈妈喊回家补白天没有完成的数学题。

那时的夏天,是热闹的,充满着烟火气。

陈晓丽

吃饭时,喜欢端着碗到左邻右舍去串门

(上世纪)80年代的瓜山村,都是聚族而居,彼此都住在附近。吃饭时,喜欢端着碗到左邻右舍去串门,或者坐在外面,边吃饭边聊家常。全村几乎没有外地人,平时白天大门都是开着的,谁家有事都可以照应,邻居比亲人还热情。遇到红白喜事,各族的男女老少都会齐心协力来帮忙。

姚晨蕾

瓜山村宴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喜宴

瓜山邻里之间的关系是难得一见的,亲戚邻里都要互相扶持,也都曾被帮助过。印象最深的是村宴,这也是瓜山民俗重要的环节之一,买菜、烧菜、端菜、洗碗等一系列的工作,都由亲朋好友帮忙互相完成。可以说,瓜山村宴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喜宴了。

沈国良

咸带鱼油里煎一煎,饭多吃一两碗

粮票、肉票、煤饼票、布票、水产票……我七八岁的时候,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,没有票根本买不到副食品,更没钱到菜市场买鸡鸭鱼肉海鲜吃。家里的自留地里种蔬菜,农田里捉点鱼虾、泥鳅,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菜肴了。

我记得,那时候,一块豆腐要四分钱,咸带鱼(凭票)两三毛钱一斤,但一般都买不起。难得买点回家,油里煎一煎,香喷喷的,饭都多吃一两碗。过年的时候,要起早到拱宸桥菜场排队买菜,能买个猪头已经不错了。

来源:都市快报   作者:记者 王青 通讯员 桂慧君 王佶敏   编辑:陈俊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