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糕、牛排、鲜炖燕窝……统统都在网上买 生鲜电商崛起带火冷链物流
发布时间:2019-12-04 15:51:09

每日商报讯 雪糕、鲜奶、牛排、鲜炖燕窝……你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这些需要冷藏的食品吗?换在几年前,你或许会担心,长途运输,东西肯定坏了吧!但如今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为生鲜买单。

这几天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“双12”。刚刚过去的“双11”,大希地天猫旗舰店日销牛排230万片,销售金额达到2400万元,登顶生鲜肉类第一名。

还有更多像大希地这样的生鲜产品,今年迎来销量高峰。天猫“双11”开场1小时,50万支冰淇淋、400万个橙子、350万片牛排、150万头海参被抢光。京东生鲜也在“双11”期间销售创新高,1-10日累计销售近4万吨生鲜产品,约相当于整个北京市两天的生鲜需求量。

生鲜品类热销的背后,是国内冷链物流的崛起。有了冷链物流的保驾护航,地方性的产品能卖得更远,产品的销售过程变得更高效,消费者也能方便地吃到更多新鲜食品。

1

生鲜更“鲜”

冷链给吃货懒人带来福音

对于新一代城市家庭而言,烹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又有点头痛的事儿,其痛点在于好吃的通常很花时间,好做的常常不够美味。也因此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推出半成品牛排之后,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欢迎。

大希地副总裁郭纪刚透露,公司日常配送订单量最高超过10万件,“双11”活动当日配送量高达20万件。2019年1-11月,大希地累计发出535万个包裹,85%实现“次日达”。

大希地的肉源均是产地进口,目前,该品牌已与顺丰冷链、京东物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已经完成近30个中转仓的布局,发货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、385个地市。

新晋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,也是冷链物流的受益者。今年“双11”,钟薛高天猫旗舰店一小时销量突破300万,相当于去年“双11”全天的销量。依靠全程-22℃的冷链运输,钟薛高可以在48小时内送达产品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花相对大的成本享受更新鲜、健康的食品。比如低温鲜奶,营养丰富但储存期短,仅为7-21天,全程都需要2℃-6℃的低温冷藏运输,如今也在电商平台上热销。在刚刚过去的“黑五”,通过冷链运输的加州纯正鲜奶首次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,产品热销推动全店日销增长350倍。

另外还有火爆明星圈的鲜炖燕窝品牌小仙炖,主打0添加,保质期只有15天。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,不管总量是多少瓶,小仙炖按周配送,每周只发一组,一组为3瓶或7瓶。燕窝当天鲜炖,当天通过顺丰冷链发货,这种模式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。今年“双11”,小仙炖全网销售额达到1.2亿,复购率达50%以上。

显然,冷链物流的普及对于“吃货”“懒人”来说是个福音,坐在家中,也能随时享用世界各地新鲜、美味的食材。

2

冷链不“冷” 各方巨头角力生鲜运输

在2016年以前,由于投入大、成本高、回报周期长等客观原因,冷链产业表现一直不温不火。自2017年起,我国多部委陆续出台政策,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;同时,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、生鲜电商行业的快速崛起,冷链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。

据统计,2018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.89亿吨,较2017年增长4127万吨,同比增长21.4%。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到2886亿元,较2017年增长336亿元,同比增长13.2%。

眼下,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各方巨头与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,催生出一批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。

记者发现,布局冷链赛道的玩家主要有三类,第一类是实力雄厚的电商平台,如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,依靠背后强大订单量和数据支撑自建冷链物流;第二类是顺丰、中通、圆通等快递巨头,基于自身在物流运输网络方面的深厚底蕴进行冷链布局。还有一类则是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,如鲜易供应链、九曳供应链等。

去年以来,一批行业头部玩家在冷链产业上动作频频。比如顺丰和美国物流巨头夏晖宣布成立冷链物流合资公司,京东物流正式推出京东冷链品牌,并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开始了一项全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合作,阿里巴巴的冷链物流版图上再添驯鹿冷链,背靠腾讯、阿里巴巴的O2O餐饮配送平台美团、饿了么也开始布局短途冷链。

随着冷链物流网络布局的密度增加,原本高昂的运输与配送成本不断下降,反向催生更多生鲜品类通过电商销售,更多新兴生鲜品牌在市场上涌现。

九曳供应链创始人&CEO张冰表示,过去生鲜产品的生产商、品牌商是把产品卖给批发商、超市、卖场,现在通过互联网从产地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,冷链物流在推动整个生鲜零售业发生变化。

3

冷链企业降本增效 关键在管好人、车、库

即便我国冷链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毕竟起步晚、基础薄弱,其发展成熟度距离国外的冷链运输网络仍有不小的差距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曾介绍到,国外冷链流通率基本上都达到了85%以上,我国只有19%;我国预冷果蔬的占比一般为10%,而国外高达95%~100%。在美国,平均每500个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,我国相同水平的一辆冷藏车对应的是1.8万人。

不过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卫栋告诉记者,我国冷链产业在技术手段上并不落后,他早在10年就开始研究智慧冷链监测方案,致力于开发冷链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冷链云平台。

他介绍说,路格科技的产品安装在各个厂家生产的冷藏车、冷库、保温箱里,能够实时感应监测环境的温湿度、载重、车门开关的状态等数据,并自动上传至云平台;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会立刻远程报警,通知相关人员。

目前,路格科技与京东冷链、顺丰冷链均建立了合作。京东的冷库、顺丰的冷藏车内应用的都是路格的智慧冷链监测系统。此外,企业还在配合商务部共同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与完善,希望能将海外优质的生鲜食品输送到国内市场。

在俞卫栋看来,智慧冷链监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价值,“一方面是为老百姓的食品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,另一方面是节能减耗,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整个冷链行业降本提效。”

九曳供应链创始人张冰也提到,我国冷链行业冷藏车平均满载率不足70%、冷库平均空置率30%以上,如何管好人、车、库,最大程度降本增效,是冷链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他认为,单纯的压缩冷链物流成本,其实是一个伪命题。简单地从800元一吨降到700元一吨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更多的需要企业从供应链管理层面,做到有计划地生产、运输、存储和销售,实现“无缝对接”,尽可能减少生鲜冷链物流在运输中出现有车无货的现象。

同时,当企业通过品牌故事、用户体验、产品升级等方式提高自身价值,冷链物流的相对成本自然也会降低,甚至成为附加值的一部分。这也需要食品企业与冷链企业共同进行消费教育,普及冷链对于食品的重要性,让消费者能看到冷链的价值,并愿意为之掏钱。 


来源:每日商报   作者:记者 茹雪雯   编辑:陈俊男